教师园地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园地
高职院校学生选择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09/5/15  浏览次数:303 次  来源:欢迎访问郑州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张兰玲
  国际教育委员会对人才提出的"四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标准既超越了以往观念中专业口径宽窄和知识多少的范畴,又摆脱了专才与通才的对峙。它要求未来人才在一定时期内凭借"四会"可以由专变通,由通变专,甚至根据需要改行转业。而当代高职学生具备以上"四会"的积累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具备和提高恰当选择能力的过程。

  一、高职学生尤应具备选择能力

  1.时代发展对高职生的要求 选择能力是指人们对相关信息的挑选及由此而导致的直接行为的能力。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范畴。人生时时处处面临着选择。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的超时空传递与交流,要求现代人必须具?"信息素质"(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素质)。因为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的判断和选择已成为个人发展和前途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注重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的特点,鉴于社会发展对高职学生宽基础、创新能力的特殊要求以及高职生自身的基础、就业带来的压力,等等。对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迫切。而恰当地选择能力则贯穿于上述能力的培养之中。

  美国马茨(Marts)学院的爱德华·吉·奥基夫(EdwardJ O''Keefe)教授,在其《自我管理与ABC方法》一书中曾这样定义:"自我管理不是我们创造出使我们自己适合进入一个模子。它是我们创造出来的一个选择,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关于我们将如何管理我们的动机,我们的时间,我们的学习习惯,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的一种选择---作为它的最基本的方面是关于我们将如何引导我们的情绪、行为和认知处于我们所希望状态的一种决策。"显然,自我管理的关键和落脚点在于恰当的选择。无论从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对现代化人才要求的角度,都应将选择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精心研究。因为,选择对高职学生来讲是一个时刻面临、难以决定、又必须决定的问题。
2.学生自我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职生个体的发展水平,越来越取决于自身不断利用信息培养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以主动为前提、以信息为基础、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以网络为主要渠道的自主化学习已成为现实。要想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自如地遨游,获得有用而全面的知识,恰当的选择能力对高职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

  (1)恰当地选择是学习知识之必要。高职生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首先需要准确地判断、甄别信息的真伪;同时要学会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恰当地表达及与他人交流;要学会恰当地选取对自身学习和生活有益的内容,自觉抵制"垃圾信息"。还要会结合已有知识及研究性学习内容,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不断进行学习与研究方法的选择。

  (2)恰当地选择,是树立良好道德的基础。道德价值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使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冲突、价值混乱与道德危机等问题日益凸现。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许多难以选择又必须选择的道德问题,而且,当代学生个体不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规范,更多地是要在自主地探求自身生活方式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地判断,选择更好的道德价值,将社会道德要求不断地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内化为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并为新的社会规范做出贡献。教育实践一再告诉我们,道德教育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培养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境况和道德问题时,对既有价值自主、正确的判断力以及做出正确判断的同时选择正确行为的能力。没有这种选择能力,学生们会在许?"关键的一步"不知所措、困惑苦闷,不仅影响其学习和身心健康,还可能出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结果,给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无可弥补的损失。

  (3)交友和与人合作中选择能力也很重要。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拓宽了人与人交往的渠道。同时,"人---机"系统的交往,又会造成认知的缺失、情感的缺失及信息的真伪难辨。与谁交友,与谁合作,谁可信赖,谁可交心,需要学生们恰当地选择。缺乏这种能力,极有可能因交友不慎而上当受骗或随波逐流,轻者影响学习与健康,重者危害难料。从实习实训到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看,选择能力直接关系到与他人的有效合作,也关系到学生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成果的大小。

  (4)择业过程中选择能力亦不可少。随着经济规模和结构模式的不断调整,社会各行业对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都要求一专多能,能适应不同角色。多向性、多维性的角色要求学生必须在学校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不断了解社会相关行业的需要,选择好应系统掌握的知识技能,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技能平台和核心技能。同时,努力具备"四会",成为相应层次中的合格人才,在对自身素质和社会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好自己的就业定位,以使自己就业后能很快进入角色,为此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高职生选择能力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的基础,已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共同构成了学生学会学习和知识创新的基础。培养信息素质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使他们善于在信息海洋中准确地寻找、选择、整理和储存各种有用的信息,并通过对已有的信息进行适时适事的选择、重组和运用,解决各种问题,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以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他们只是被动地、不加选择甚至错误地选择和接受信息。具体的培养方法,如:

  (1)验证法。由教师提供"观点",这些观点或是某个原理、规律、定论,或是就某一问题而出现的多种结论,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学生针对"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判断、选择,认可或批判某种观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而要求学生通过充分的材料作论据,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得以确立,学生需要多方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存储、分类、整理、选择,准确地概括,表达有效信息,将自己的观点及验证材料形成简明、流畅的文字,提交给教师。整个验证过程学生收集、整理、选择、传递信息的能力可得到充分展示和培养。

  (2)归纳法。由教师先就某个专题或某一问题提供丰富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地解读、分析、判断、选择、提取案例中的有效信息,并加以归纳综合,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研究、判断、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自主创造出具有个性且有价值的新信息。

  运用以上两种方法,需要优化资料、信息环境,除调动图书馆特别是网络资源外,还应由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信息查询源,帮助学生迅达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在观点案例的提供方面,需要教师进行精心选择和组织,注重案例的多维性、形象性、生动性,甚至两难性,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诱导学生信息创造的积极性。为克服个体自主学习的初始困难,提高培养效果,避免学生遇难而退,还可以从协作学习开始,组织学生在共同探讨、创造信息的过程中,扬长补短,互帮共进,而且协作过程本身又是一个多方选择能力提高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 道德认知是个体形成道德概念、应用道德知识对道德行为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选择的能力。其中,道德的选择能力是其他道德能力的体现和归宿,现代教育理论都将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同时,道德选择能力也在学生的学习、择业、工作乃至整个生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科学地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体系。如适应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将实践能力、鉴别能力、选择能力与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教育等密切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能力培养之中,突出德育的能力培养功能?"两课"教师与专业、专业基础课教师相互沟通、密切结合,使德育内容更加合理和科学。如职业道德教育,就完全可以融入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培养中去。

  (2)充分发挥教师作用,注重教师德育能力的提高。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应通过及时、不断地学习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使自己具有全新的德育理念和现代德育工作能力。同时,还要重视自身德育能力的不断提高,以运用自身不断具备的广博知识、健康人格和感召力量切实高效地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

  (3)全面调动主体潜能,注重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其道德的发展是道德的自我建构,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运用各种方式,唤醒学生的道德意识,把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需要,培养学生面对道德情境,道德问题时的自我判断、选择能力,以及践行道德,且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为此,可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化与引导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不断学习意识、规则意识、荣辱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分辨能力、理性思维能力、自律能力,等等。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即理性与经验相结合的积极探索精神和真理至上的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即自觉、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善于发现,敢于质疑,乐于表现,敢于与众不同并用科学探索发现验证自己的结论。既不盲从,也不对自己的错误固执已见。还要培养科学的合作精神和科学道德,等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在各种问题上做出恰当选择的重要支撑和条件。

  4.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创设各种课堂或超越课堂的学习任务与情景,提供所谓的"结构不良问题",为学生创设复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和获得过程。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追求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结果,而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它重在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恰当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不仅锻炼自主探索,自觉选择的能力,也受到有关情感、意志、动机等方面的培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凸现个性、丰富内心,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选择、创新能力的教育新理念。

  5.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这可通过各种学习、实践、实验实习、活动的协作小组或团队的建立及各种人性化协作环境的刻意创设,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包容能力和分辨、选择能力。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同庆里55号 邮编:450000
邮箱:zzdyzz@126.com ICP备案号:豫ICP备14001380号-1